:::

【好家在恩慈】孩子,我只能這樣愛你

文.照片提供/恩慈收出養媒合服務中心社工員 劉佳沛

  「我天上的父,感謝您在我最混亂的時期送我這純潔的禮物,讓我成長,讓我了解愛,讓我知道,愛有很多種:我對孩子的愛、父母對我的愛、社會給我們的愛。在我生命中的這份禮物,是借我的肚子送給需要愛的人的禮物,這也是愛。這個禮物是沈重且不捨,您教會我得到與付出、給予,您教會我愛的層次,為自己的最愛做最好的打算,就算分離也要給她最好的,這也是愛。感謝主在我的生命中留下這份禮物,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,阿門。」

  眼前這位年輕、清秀的女孩「小雨」(化名),清澈的眼眸透著超齡的成熟。沈穩堅定地緩緩道出,字字句句都像是費盡了力氣。在經歷了這麼多事後,要說出這段話、這麼多感謝,對她甚至許多人而言是多麼的不容易。

  小雨因為母親的特殊疾病,在保守的村莊飽受異樣的眼光。於是她自小品學兼優,在村莊和學校成為典範,努力照顧母親,為的就是希望能讓父母感到光榮,不要再被鄰里瞧不起。

  事與願違,母親的病情加重,父親天天藉酒澆愁,小雨終究受不了村莊和家庭的壓力,休了學,一人獨自前往夢想中的城市打拼。原生家庭的缺憾,讓小雨想在感情裡找依託,卻總是識人不清,於是再帶著傷回到故鄉。不敢回家的小雨,又找到了以為可以給她一生幸福的男人,於是她毫無保留地付出。

  但幸福的日子在男人得知小雨懷孕後就變了樣,小雨聽著超音波發出的強壯心跳,她知道那是孩子要活下去的訊號,男人卻要她為了兩人的未來丟棄這個小生命。她無法接受堅持要留下,於是她忍受男人每天酗酒後的咆哮,強忍懷孕的不適努力上班,肚裡胎兒的成長是她在泥濘不堪的生活中,支持她繼續的溫暖曙光。

  經濟不穩定和男人的漠不關心,讓她經常三餐不繼或是以泡麵果腹,終於在父母的關心下,小雨離開男人,回到原生家庭。她以為會換來責罵,但得到的只是父母的不捨淚水和自責的眼神。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小雨,就像要彌補小雨在外受的委屈,即使經濟狀況不好,仍為小雨預備營養的食物,面對村莊的流言蜚語和指指點點,全家人都努力護著小雨和小雨肚裡這小生命。

  孩子出生了,小雨成為了母親,陷入愁雲已久的家重新感受生命中的喜悅,但家裡的經濟狀況每下愈況。小雨母親的疾病再度因為村莊對小雨的責難眼光而發作,一個月後,小雨母親語重心長地,要小雨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好好活下去的機會,她要小雨將孩子「出養」。

  於是小雨和母親帶著孩子來到了恩慈收出養媒合服務中心,並開始進行出、留養評估。小雨仍無法接受自己深愛的孩子要離開她,即使母親如此堅決,她仍希望能將孩子留在身邊。經過了多次的會談評估,思量各樣的留養方法,小雨明白現在的她無法給孩子未來,過去自己的任性造成家庭的傷害,現實讓她不能自私,唯有放手,才能給彼此活下去的機會。

  孩子在嬰兒之家安置的一年多來,小雨再怎麼忙碌都還是把握每月一次的會面機會。每次見到孩子活潑可愛的模樣,都讓她重新獲得面對生活的力量,孩子在恩慈中心的協助下,去年進入收養家庭。小雨親手為孩子製作了一本生命之書,裡頭盡是孩子的成長紀錄,以及對收養家庭、孩子的感謝。

  「有時候我還是會擔心自己的決定是不是對的,不知道她在收養家庭是否會幸福?將來回來找我時,會不會恨我?」小雨道出每位出養人都會有的擔憂。出養這個似乎不太符合社會期待的決定,讓出養人感到自責,孩子也是他們永遠的牽掛,並不會因為出養而結束。當小雨看著孩子在收養家庭的照片和影片,知道孩子過得很好,才能逐漸說服自己這是為了孩子好的決定。

  「請你原諒我的無能為力,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想把你留在身邊。我可愛的天使,即使我們分隔兩地,也永遠活在彼此心中,孩子,我只能這樣愛你……」{637915957886919560}_1280.jpg

生命之書的其中一頁,該書是「小雨」為出養孩子親手製作的。

文章出處:一粒麥子雙月刊102期(2014年04月)